去年,我获得了一个有趣的工作经验。经历了从对“APP付费投放”一无所知,到每天从外投渠道为APP带来数十万+高质量新客的过程。
在保持日获客量级不减的基础上,把“获客单价“降低到以前的1/3,也将“新会员次日留存率”提升至以前的2.4倍!为APP拓展出一条优质的获客通道,成功扭转团队内对付费推广渠道“价格高、质量差”印象。(PS:具体数据过于敏感不便外透,请见谅)
今年因为工作调整的原因,没有持续在这个领域钻研了。做这一行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敢班门弄斧。
本文主要以品牌方投放视角,将我从一头雾水到理清工作思路,然后拿到业务结果的过程中沉淀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像那时的我一样,处于入门中的朋友们。本文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一、找准外投关键指标
二、常用投放结算方式与渠道介绍
三、获客单价与质量管理
找准外投关键指标
付费推广,说白了就是烧钱买量。
大家对这个渠道的固有印象就是“花钱办事儿,有钱就有量”、“量大质量差”。如果不是其他增长手段不能达到预期的增长目标,品牌方应该也不会想用这一招补量。用“花钱办事儿”这句话来形容这个渠道,其实一点错没有,唯一在这里面能体现渠道运营能力的是:能不能花最少的钱,带来更高质量的用户。
因此产生两个关键指标:获客单价、获客质量。
获客单价
算一笔帐,假设你有100万投放预算,当获客成本为5元时能拉回20万新客,若获客单价减少0.5元,能拉回的新客就比之前增涨了11%。优化获客单价是渠道运营持续的目标。在付费投放行业,获客单价只有底线却没有上限。根据你要推广的APP所处的行业、用户的参与门槛和新客增长空间,每个APP会有一个自己的获客单价区间值。渠道运营要做的就是不断通过各种方法测试,在符合量级和质量预期的情况下,探索区间价底线。
例如:抖音和支付宝APP的用户体量已经非常非常大了,基本覆盖了一二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增长空间很有限。如果此时选择做付费投放,理应是为了获得更下沉市场的新用户。要接触到并加强对某一相对小部分特定用户的曝光优先级和力度,那他们需要付出的获客单价就会非常高。
从用户参与门槛和获客质量的角度来说,支付宝的新客只有满足注册绑卡等等条件,后续留存才算相对有保障,而抖音却只需要注册或是浏览视频即可,新客门槛相对低,那么支付宝的获客单价一定会比抖音高很多,甚至翻倍还不止。
获客质量
无论你的APP给用户提供何种价值,只要能留住用户,那么一定会有一个让新用户持续留存的关键节点,一般所获新用户的质量的监控维度,会根据这个关键节点进行设计。
例如:购物类APP提供给用户的价值是能买到喜欢的、或性价比高的商品。这类APP能让新用户持续留存的关键节点在于“用户的首次下单行为”。那么获客质量的监控维度,就可以定义为“新用户下单率”。
需要注意的是,监控获客质量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及时识别到投放渠道优劣而进行调整,所以监控周期的设置,不宜太长。建议是监控新增当天,这样第二天就可以结合投放数据,调整投放策略。
再有,获客质量的考核标准并非越严越好。因为你的要求越严格,获客单价就会越高,日获客量级就会相对变小。在不同的投放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诉求,如果当前阶段追求快速起量打
来源【抖音特训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