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新人想要做到“快速成长”,找到方法是关键,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付出了再多努力也都成了枉然。复盘——对于产品新人来说绝对是成长的秘诀!
说到新人产品必备的技能就如同公司的价值观一样,大家似乎都差不多,就那么几个关键字,但是又总是有一点点不一样,而我觉得,对于产品新人的来说,复盘可能是产品新人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复盘”原是围棋术语,本意是对弈者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过程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是更好的下法等。
而对于新人产品来说,很多时候的工作内容千篇一律,做得久了总感觉没有成就感或者是没什么收获,当你觉得自己的工作不是那么有成就感,自己的产品水平提高的不是那么明显,那么这个时候请抽出时间来复盘一下自己的工作,说不定会助力你突破瓶颈,有所收获。
本文以自我的心路历程,来讲讲同样作为产品新人的我,是如何来复盘自己的产品工作的!
初入产品门,一个0到2个月的小白
第一家公司是在一个小公司,大概只有4个开发的团队,主要的产品是一个会计类的在线教育网校平台,当时面试进去还是面的PHP开发,然后大概做了半个月。
这时公司刚好有产品职位空缺,老板苦于产品难找,开发易得,于是乎决定让开发内部转岗,然后一系列原因这个转岗的机会就到了我的头上,于是我就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新的不能再新的新人)。
刚开始做产品,和许多小白一样,网上铺天盖地的找文章学习,看视频,或者是看知乎的一些精华知识。
然后发现很多人给的东西都不一样:有些人说产品一定要会写PRD,有些人又说PRD在敏捷时代已经OUT了,还有人说现在流行用AXURE写PRD;有些人说产品必须要强势,懂得坚持自己的立场;也有人说产品要婉转,佛系一点,不然会被开发怼的无地自容;有人说产品流程图,脑图,原型图都要画得好,不然评审的时候分分钟歇菜,也有人说,只有初级小白才会天天画原型,变成一个工具的使用者……
看了一堆的教程之后,越来越蒙蔽了,还以为产品是一个不错的活,怎么搞的自己快要精神分裂了?
想必这也是很多小白一开始就会遇到的问题和苦恼,而一些老产品可能因为时间的问题也就忘了自己当时是怎么过来的了,或者说有些人一开始就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带,那么成长就会很顺畅,也会很舒服。
而我作为了一个野生的产品,当然这一切是要靠自己摸爬滚打拉~所以我也只能硬着头皮慢慢做,把该看的书看完,要看的视频或者教程也去看完,中途虽然很迷惑,但是还是继续坚持下去。
流程图画的很丑,泳道图感觉很高级,脑图全部乱画,Axure很多高级用法不太会,很多很多,我都经历过。
当我过了那么一两个月的不适区之后,我开始静下来思考我过去的那么几个月每天都做了什么?然后针对目前的系统遇到的问题,去反思我之前学的东西我是不是用上了?之前工作中一些很明显的问题,我是否有花时间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
列出来了一些问题之后,我开始对症下药,慢慢地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对产品的工作不再恐惧也不是那么迷茫了。
复盘总结:初级入门时,很多人都会显得很迷茫,关键点是自己太过于浮躁或者是急功近利,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会。其实把该看的书看了,要学的东西去学,同时不要想去一步登天,一鸣惊人,就没有那么多思想负担,学习起来就会很顺利,也很耐得住性子学进去。
渐入佳境,一个看山就是山的3-6月的狂小子
经历了前期那么多的思想煎熬之后,终于能把原型画的好看,能把流程图做的顺利了,然后这个时候去看一些前辈总结的经验的时候就会带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主见去看待问题,一些浅显的有争议的问题自己还是能做好甄别了。
例如PRD的问题,敏捷的问题,还有一些沟通的问题,其实关键点还是在于现实环境,很多时候小团队和大团队不一样,自己的公司和别人的公司也不一样,所以教条式的定论其实不适用于每个方面,我们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去思考这些问题。
知道了这些道理之后,我开始对一些产品的教条式的东西起了一些叛逆之心,例如不写PRD,因为我们的团队很小,很多事情都是直接就旁边说一句就可以,你能看到我的屏幕,我能看到你的屏幕,如果什么时候都用文档来写,岂不是浪费时间?
除了PRD,对很多需求也没有及时的整理,只是盲目的记录别人提出的需求,然后浅显的分析一下,这个需求能不能做,好不好做,然后就写进需求池,而没有更加深入的去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更加完美地去解决,去分析更多的场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同时对很多看到的问题,想象的太简单,总感觉这个地方不美观,这个地方逻辑有问题,这个东西用起来不太好,然后我就想去改掉它,再兴高采烈地写好流程图,画好原型,然后跟开发GG说这个地方我想改。
结果开发一看,眼神异常的复杂,然后很坚定的告诉我:这个东西改不了,因为之前的业务逻辑捆绑了,所以单独地改这个,其他的功能肯定是用不了,那么用户就要爆炸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感觉我更加要爆炸了!
辛辛苦苦想了那么久的方案还有各种内心戏,觉得这次改完之后用户体验肯定会很棒,但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很多内部之前的逻辑,想象的场景不够丰富,以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结果瞬间就被打脸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些时候确实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看到,内心窃喜地想着我要优化这个点,用户肯定会很高兴的。
结果发现其实此路根本不通。
复盘总结:在经历了初级小白阶段之后,我以为自己总算是入了产品门了,然后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其实我所看到的的只是我所看到的,我所以为的也只是我所以为的罢了。
产品工作渐入佳境,但是很多一鸣惊人的想法却是遭受到了现实的打击,因为实际的业务场景确实很复杂,而这一切的历史根源又来源于一开始的产品设计。所以啊,前期找一个靠谱的产品经理是很关键的,很多时候初创团队就感觉产品是多余的,然后就自己三下五除二找几个开发一起就把产品做出来,后面就会很难受了。
而如果自己是中途加入进去的产品,那么除了了解当下的逻辑之外,其实更多的时候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当时设计的背景和环境,这样的话很多功能才不会收到最开始的框架的限定!
当然,了解当时的设计背景和环境并非是说说就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档是万恶之源。写文档很难受,但是接手别人的东西没有文档,就更难受了!
踏实做事,完美执行也是一种硬实力的一年产品人
经历了几个大大小小的产品迭代之后,初入产品那种想着能惊天动地,能一飞冲天的想法基本上是被磨平了。
就跟当时还没毕业的时候一样,想着自己能被谁赏识,然后一展手脚,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emmmm,现在想想,真是中二啊。
现在的产品想法或者是一些思路更多的是繁琐且紊乱的,以前觉得做一个好产品,只需要一个好的点子就够了,而现在会觉得,要做一个好产品,更多的是需要那种脚踏实地,能一步一步推动项目前进的实力。
点子容易想,推动身边的资源去实现这个点子才是最难的,因为产品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和用户需求打交道,更加核心的是与身边的做事的人打交道。
之前觉得写一些文档会很繁琐也觉得很没必要,现在进入新的公司,发现很多人写的文档风格都不一样,有好的也有坏的,那么在这种野蛮生长的环境中,如果我能在公司内部把文档或者原型之类的做到出色其实也是一种实力。
除了这些思想上的进化改变之外,还有一些技能上的或者是自己经验的累积,知道用什么工具能最快速的完成目标,知道如何把场景梳理的更加全面,知道怎么才能
来源【抖音特训营】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